更多详细内容可以下载查看
visualfoxpro实用教程(第2版)(十一五国家规划)第03章程序设计基础.ppt
相关参考
08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pdf
08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 5 —附件: 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前 言 “十五”期间,我国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认真实施了国务院批准的《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修订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全面开征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费,对 重污染的排放源实施了限期治理,新上火电项目大部分建设了脱硫 设施并全部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淘汰关闭了一批小火电机组, “十五”规划重点火电脱硫项目基本建成或开工建设,这些措施使城市 空气二氧化硫污染状况有所改善,酸雨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控制。 由于近年来能源消耗超常规增长,煤炭消费量猛增,加之治理项目建设周期长,减排效果滞后,导 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增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形势 仍十分严峻。重酸雨区面积扩大,酸雨发生频率增加;二氧化硫和 氮氧化物转化形成的细颗粒物污染加重,许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严峻态势。因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本着“整体控制、突出重点、分区要求、 总量削减”的方针,制定《国 — 6 — 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 《规划》基准年为 2005 年,规划目标年为 2010 年,远景目标年为 2020 年。 一、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状况 (一)二氧化硫排放控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十五”以来,全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2000 年 4 月 ,再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2 年 1 月 ,颁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 年 9 月 ,国务院批准了《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2003 年 1 月 ,国务院发布《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3 年 12 月, 颁布了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开征了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排污费。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实施, 对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两控区各省市和电力等重点行业制定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十五”规划重点 火电脱硫项目基本建成或开工建设,淘汰了一批小火电机组,对 一批重污染的排放源实施了限期治理,新上火电项目大部分建设 了脱硫设施并全部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采取了关闭高硫煤矿、 在大中城市市区禁烧原煤、推广使用低硫煤和清洁能源等综合防 治措施。部分省市颁布了地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开 展了采用绩效方法分配火电厂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和二氧化硫排污交易试点工作, 进行了 “清 — 7 —洁能源行动”示范工作。部分省市落实了现役机组脱硫电价。 “十五”期间,全国关闭高硫煤矿,减少高硫煤产量 3200 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约 830 万千瓦,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 40 万吨;建成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约 4800 万千瓦,形成二氧化硫年脱除能力约 210 万吨。到 2005 年底,累计建成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 5300万千瓦,在建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设施约 2 亿千瓦,预计 2007 年将全部建成投运。 (二)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酸雨污染总体上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地区加重,以细颗 粒物为主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和城市空气氮氧化物污染日益突出, 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1、酸雨污染不断加重 酸雨监测结果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降水酸度总体上保持稳定状态, 2000 年以后降水酸度呈现出总体升高的趋势, 到 2005 年,降水中的硫酸根和硝酸根的平均浓度分别升高 12%和40%
更多详细内容可以下载查看
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的通知.doc
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安全 “ 十一五 ” 规划的通知 中国网 | 时间: 2007-06-05 | 文章来源: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国家食品药品安全 “ 十一五 ” 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 2007〕 2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食品药品安全 “ 十一五 ” 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 二 ○○ 七年四月十七日 国家食品药品安全 “ 十一五 ” 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工作,不断提高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设施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创新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 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必须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相适应、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 二是坚持科学监管,创新机制。必须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创新监管制度,建立起适应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监管新机制。 三是坚持全程监管,依法行政。必须依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规范监管 行为,实现食品药品各环节的全程动态、规范有效地监管。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整合资源。必须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各领域、各环节的作用,建立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促使有效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五是坚持加强基层,强化基础。必须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基层和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动员足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充实到基层和基础工作,促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明显加强。 二、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 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备;监管队伍素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装备进一步改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设和检测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一)到 “ 十一五 ” 末期,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 食品安全信息监测覆盖面达到 90%; —— 大中城市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的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 95%; ——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率达 到 100%; —— 食品召回覆盖面达到 80%; —— 食品生产企业全国专项检查覆盖面达到 90%。 (二)到 “ 十一五 ” 末期,药品监管水平明显提高。 —— 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 100%,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保持在 80%以上; —— 对于现有国家药品标准的独立全项检验能力,省级药品检验机构和口岸药品检验机构达到 100%,市(地)级药品检验机构达到 80%; —— 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对归口产品检验能力达到 100%,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对市场常规产品检验能力达到 95%以上; —— 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由现在的 30%提高到 80%。 三、主要任务 (一 )食品安全。 1 加强食品安全监测。
更多详细内容可以下载查看